优化营商环境│医院用房险遭腾退 西塞山区法院助企惠民力促和谐
近日,西塞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庭成功调解了两起经营性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原本剑拔弩张的原告和被告,经过法官耐心引导、释法说理后,最后选择了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原告某行政单位将房屋租赁给被告某企业制医疗机构作为经营场地使用,被告未按约支付租金,原告多次催缴无果,诉至法院要求收回房屋、追缴租金。
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原告行政单位因国有资产收益无法收回而坚持要求解除合同,被告医疗机构因实际经营需求而希望继续承租,双方就此陷入僵局。面临此种情况,该如何打破僵局、促进资源继续流转,依法保障双方合法权益呢?
面对经营性房屋租赁市场的困局,合同双方面临着各自难题:原告行政单位作为出租方,面临着租金难收、国有资产收益流失的压力;被告医疗机构作为承租方,则面临经济市场不稳、运营困难的成本重压。且被告系辖区内唯一设有精神科的医疗机构,案涉房屋为被告精神科用房,若被收回将对医疗民生造成严重影响。此种情况下,更加需要双方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减少争议、解决纠纷,实现彼此利益最大化。法官建议双方应从长计议续签合同,考虑辖区医疗需求,将双方的损失减轻至最低。
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和法律释明,双方当事人就续签合同、租金支付等问题达成了协议。至此,两起经营性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在法官的努力之下得以化干戈为玉帛,化解了矛盾纠纷,促成了合同续签,优化了营商环境,保障了医疗民生, 实现了案结事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涉企案件,西塞山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调解优先、鼓励交易、高效快捷的原则,让企业尽快从繁重的诉累中解脱出来,恢复其正常运转。下一步,该院将继续发挥审判职能、积极延伸司法服务,为营造辖区更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